体力不济,放弃收看意甲联赛好几年了。

  联赛虽已放弃,但从未减少过对这群老男孩的关注。

  皮尔洛32岁效力米兰12年,2011年转会尤文;
  加图索33岁效力米兰13年;
  因扎吉37岁效力米兰11年;
  西多夫35岁效力米兰10年;
  内斯塔35岁效力米兰10年。

  没有了这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面孔,是不是意味着属于我的米兰时代结束了?

  这个五月,是告别的季节。

  谢谢你们,谢谢你们伴我10载,带给我10年的快乐。祝你们一切都好!
 
 
 
 
 
 

 
 
 
 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。
 
 
 
 
 
 

【无论你去往何方,你都是我的最爱】

            【新闻】昨天下午,皮尔洛也出现在AC米兰位于图拉蒂大街的总部。经过简单的会谈之后,皮尔洛出现在AC米兰总部门口。面对天空体育24小时...

阅读全文

《 “【别了,那些伴我十载的米兰老男孩们】” 》 有 9 条评论

  1. 不靠譜儿说道:

    好歐洲杯和西甲德比的,是飄過吶,還是飄過啊,還是飄過吧~

  2. 阿卡说道:

    别担心,我很好:)

  3. 阿卡说道:

    最近在电视上看了两部电影,一部叫做《看车人的七月》,另一部叫《我是张飞我怕谁》,都是央视六套放的。
    很感慨,普通百姓的日子,真难啊!
    足球也好,音乐也罢,文学、影视·········,这一切似乎都成了逃避现实的避难所。

    • 玫瑰火红说道:

      前两天看了《昂山素季》,哭得天昏地暗。
      心情复杂,感慨万千,无以言表。
      奇葩国不如缅甸。我准备移民缅甸。^_^
      杨紫琼就是大一号的素季,太像了!
      最后一段,那些僧人,不晓得是不是和僧侣加入抗争有关。或是导演有其他的意思要表达。
      大规模的僧侣散步,这部获奖纪录片我记得曾经推荐过给你。

  4. 阿卡说道:

    我觉得不是吧,缅甸本身就是个佛教国家,
    这种国家居然会出现这种独裁,真是交友不慎。
    吕克贝松的执导能力没问题,但我个人觉得剧本欠缺了些,
    换了斯皮尔伯格,可能会更好些。
    像辛德勒名单,我看了一遍又一遍,百看不厌,真是好。
    我要不断提醒自己,免得自己成了新法西斯分子:)

  5. 玫瑰火红说道:

    那部纪录片也非常好看。
    素季被软禁期间,僧侣们大规模散步,要求释放素季,成为当时争取民主自由的一股强大力量,民众也纷纷加入其中,可惜命运和88年的缅甸学生一样,一部分被杀一部分弄去做苦力。纪录片非常震撼。
    嗯嗯,刚查了一下资料,这次事件确实发生在2007年,与电影最后一段的时间完全吻合。我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有时候还真值得赞一下,嘿。
    无论如何,缅甸正一点点进步着。还有越南。
     
    我觉得电影不错啊,有一种温柔的力量。这或许跟我是女观众有关吧。
    除了政治家,我还看到作为女人,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素季。。。随时感动到受不了。
     
    你啊,是该时时提醒自己,表哪天就法西斯了。
    每天翻译的那些东西,会不自觉投入感情的。恐怖哦。^_^

  6. 阿卡说道:

    是的,我一直认为有一种“同情的理解”,当然,理解不代表认同。
    但很难真正地将自己的情感抽离,像约翰·托兰那样的客观主义历史研究,不也是饱受批评吗。
    其实,韩寒说的没错,很多人可能对他的那三篇有所误解。实际上,民主靠单方面的争取是争取不来的,利比亚那种模式相当罕见。更多的是与另一方的互动,需要另一方的配合,缺少了这种配合,只会意味着更多的流血和牺牲。
    另一方的配合,貌似天方夜谭,但随着外因和内因的变化,这种配合迟早会到来,苏联、东欧都是很好的例子。
    杨紫琼演得很好,最起码,她的扮相很像。

  7. 玫瑰火红说道:

    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,只要别变成新法西斯,怎么着都可以。O(∩_∩)O
     
    王朔:说中国人是猪,感情上不能接受,可他妈的很多事一直都在验证中国人是猪这一事实。不侵犯到自己的利益,就光知道埋头赚钱,谁死都与自己没关系,一旦伤害到自己了,马上就惨叫,叫得简直哭天抢地,然后一个大白馒头扔过去,立马又焉了,别人喊的时候,它仍然埋头吃喝!

    事实上,连单方面的争取我也没见到多少。
    素季在缅甸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波波呢,有多少奇葩国人知道他?
    虽然任何人都拖不住人类发展进程,但是多少年后才有改变呢?悲观。
    一头扎进风花雪月,混吃等死算鸟。^_^

  8. 不靠譜儿说道:

    鞍山書記呀,me也看裊~!雖然啊木有哭得昏天黑地,但是真心挺感動的說。。。呂克貝松在這部片裡過分強調了親情的割捨和生離死別(me以為)。據說書記本人有小不滿,me以為:書記真心想表達的是—個人如何與強權頑強的非暴力、長時態對抗,並在這種隨時可能生理消亡的恐懼中戰勝恐懼鑑定走向民主與自由。。。這點上,只有書記面對槍口冷靜而決絕地單人走向演講會場的一小些畫面吧。。。me最為頂禮她的就是“堅持和不懼”,nnd,me有時在網上說些神馬都心裡怕怕的說呢。。。這種一個人面對蠻不講理的鎮定和不懼真尼瑪難啊。。。!

回复 不靠譜儿 取消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