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“于丹「论语」心得”,读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“非爱行为”。熟悉于这样常见的行为方式,陌生于这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心理学词汇。

  所谓“非爱行为”就是,以爱的名义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的掠夺,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,恋人之间,母子之间,父女之间,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,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,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。我个人把这样行为称作“感情敲诈”。是的,敲诈。冠以爱的名义,使敲诈变得顺理成章,冠冕堂皇。

  父母有很多种类型,但绝大多数属于同类。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、听话,无条件地顺从于他们,按照他们的想法或方式去生活。否则,儿女便是不孝之子。继而大动干戈,或以种种方式威胁逼迫。

  生活中有个异性朋友,而立之年仍孑然一身。只因其酷爱自由,担心婚姻掠夺了他自在。老父亲不乐意了。为此事,他们争吵过,父亲甚至极端到把饭桌掀翻在他面前,以示对他不尽快建立家庭的强烈抗议。无奈,他象很多拗不过父母的儿女一样屈从了。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。半年后,他们离婚了。离婚的事实他不敢告诉父母,向家里隐瞒了近一年。后来的事我就不太清楚了。

  这个事例或许比较极端,但足以说明父母对儿女的非爱行为是对儿女生活的一种破坏和摧毁,而不是积极的。

  还有些父母,喜欢偷看儿女的日记,偷听儿女的电话,私拆儿女的信件,等等。他们把这些窥视行为视作对儿女的爱。因为他们爱他们,所以他们要窥视,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儿女走弯路的机率。殊不知,一个人一生的道路必须自己去走,没有捷径。殊不知,坎坷甚至苦难是促使心灵成长的催化剂。

  很多父母就这样把儿女当作私有财产,任意摆布,当自己是儿女生活的主宰和上帝。他们不以为这是一种自私,他们管这叫作“爱”。

 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,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,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,父母真正成功的爱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,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在她的一本书的开头如是说。

 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,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保有。

  妈妈说:“你的年龄让你对生活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和判断,你的生活你作主。你生活的幸福,我们也就幸福了。”我很感动,真的感动。

  PS:图片为纽约抽象画家Lynne Taetzsch的作品,名为「拉扯」。

【So sad】

  因為學歷不高,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,也很喜歡那份工作,兢兢業業做著。   有一天女上司突然來工位找我,之前從未有過。她俯身在我耳邊...

阅读全文

【情緒被封印⋯⋯】

      一口氣追完六季被劇迷們奉為親情愛情教科書的美劇「This Is Us」,真是一碗鮮美的人生雞湯,好喝不膩,回味無窮。原以為全...

阅读全文

【死宅在家的日子】

  經歷近三個月封城的白色恐佈過後,一直處在PTSD中,除了剪髮,不敢堂食、逛商場,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。到底怕什麼呢?當然不是病毒。病毒算...

阅读全文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